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23日 星期六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社會萬象> 全國教師生命營 台大教授張亞中 菩提心談兩岸關係

社會萬象

字級

全國教師生命營 台大教授張亞中 菩提心談兩岸關係

【人間社記者 陳璿宇 大樹報導】 2016-08-05
2016全國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8月5日邀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暨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講述「菩提心談兩岸關係」。從人間佛教菩提心與政治學的角度剖析兩岸問題,精闢的論述台灣未來的發展,引起教師呼籲他可以競選下任總統。

「立場不必中立,態度必須客觀。」張亞中教授表示,兩岸和平才是最高的原則。他細數兩岸關係,從1994年起開始,國共內戰轉為兩岸內戰,至今內戰尚未結束。台灣從1994年的民族內戰,對於(身分、國族的認同,兩岸關係統獨的問題),據《聯合報》今年3月報導,有7成3的民眾自認自己是「台灣人」,自覺是「中國人」的比率持續探底,只剩一成。

「兩岸關係的基本思維為何?」張亞中從建立兩岸關係及向前走的路徑,分析兩黨對於大陸採取的態度太過於逃避與消極,他呼籲大眾不要逃避,針對兩岸關係應該勇於面對,除了統、獨、不統不獨,思維是否有無其他的論述。他提出論點:1、兩岸是「鬥、拖、和」的抉擇。2、要把「兩岸是什麼關係」說清楚。3、兩岸需要和合的機制。

他指出,在兩岸關係上,台灣有「鬥、拖、和」三條路,不同的選擇就會有不同的命運。民進黨的終極目標是台獨,因此,面對大陸不是鬥,就是選擇拖,陳水扁總統選擇「鬥」,被國際視為麻煩製造者;蔡英文政府選擇「暗鬥實施」策略,可稱之為「柔性台獨」、或「穩健台獨」,另一方面推動「文化台獨」,如以「原民史觀」取代中華民國史觀,她一上任就廢除課綱微調,口頭上卻主張維持現狀。

「兩岸是什麼關係?」馬英九政府主張「不統、不獨」、「一中各表」、「只經不政」。目前,大陸有173個邦交國,台灣22個邦交國,全世界有哪些國家會對「一中」各自表述。因此,兩岸需要「和合」的機制,一味的「鬥、拖」不利於台灣的未來,張亞中主張創造「和合」的機制,不急於談統一,也不贊同台獨。他主張與北京共同確立兩岸是什麼關係,能在各自的憲法下行使自主的治權。

現場開放提問,有教師問「有許多人到大陸就學,台灣政府不承認學籍?」、「有人認為大陸是台灣的敵人?」也有教師鼓勵張亞中教授競選總統,才能真正實現兩岸「和合」好的理念。

張亞中認為,星雲大師隻身到台灣弘揚人間佛教,憑藉著人間佛教的理念,弘法全世界;兩岸關係若能以菩提心、透過「和平協定」的簽署,第一,可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確保兩岸的和平。第二,可確保憲政制度,及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
12345678910第1 / 256頁
追蹤我們